NO.2 艾伯维AbbVie今年4月宣布以58亿美元(首付近20亿美元)收购Stemcentrx公司,获得其重磅小细胞肺癌(SCLC)新药Rova T(一种抗体偶联药物)。
2015年各类抗肿瘤药市场规模及增幅(亿元)数据来源:中康CMH,按照终端零售价计算 从终端来看,城市等级医院是抗肿瘤药物销售的主要终端,2015年销售规模高达612亿元,占比82.14%,其余终端总共占17.86%的市场份额。近6年各类抗癌药物市场容量比较(亿美元)数据来源:药渡 而从全球最畅销的肿瘤药来看,目前销售规模最大的肿瘤药是罗氏的贝伐珠单抗(商品名阿瓦斯汀),2015年全球销售额达到65.17亿美元,该药适应症比较广泛,目前可以用于治疗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和肾癌等多个肿瘤治疗。
肿瘤综合治疗模式复杂,往往是多种治疗方式(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等)相结合,目前生物疗法和基因疗法等新型疗法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未来这两种疗法的用药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250.28/10 万(男性 277.77/10 万,女性 221.37/10 万),中标率为 186.34/10 万(即全国各地均用某同一年份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构成作为标准进行标化后得到的年龄标化发病率)。2013-2015年抗肿瘤药市场规模(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康CMH,按照终端零售价计算 抗肿瘤药品类繁多,根据中康CMH的分类,目前国内市场肿瘤药主要包括天然植物类、抗代谢类、中成药类、激素类、抗生素类、单抗类、蛋白激酶抑制剂类及铂化合物类等12类, 2015年销售规模最大的抗肿瘤药前三分类是天然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抗代谢类和抗肿瘤中成药,三者销售规模分别是144亿元、133亿元和97亿元,而增长速度最快前三品类是放疗增敏剂、天然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铂化合物类,增速分别高达21.48%、17.86%、13.18%。2015年国内抗肿瘤药TOP20通用名及其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中康CMH,按照终端零售价计算。然而,大部分肿瘤药物在许多国家并未上市。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5 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显示,我国 2011 年新增癌症病例 337.2 万,癌症死亡病率 221.3 万,2015年中国预计有429.2万例新增加肿瘤病例和281.4万例死亡病例从内外资性质来看,2015年外资企业抗肿瘤药销售规模为269亿元,占比36.16%,内资企业销售规模476亿元,占比63.84%。我们的标准是看开发速度,在确定的疾病领域,哪种方式可以更快地让患者得到所需的药物,我们就采取哪种方式。
随着自身新药研发的产出比越来越令人沮丧,大型药企开始四处并购,这也造就了数家研发实力较强的中国药企2015年在海外专利授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另据天士力公告称,天士力及其旗下的康桥资本以及韩美制药三方还在天津成立了合资公司,注册资本各占三方之一。从研发投入来看,占销售收入的10%已经是中国药企投入的上限,很多企业还在5%以下。之后,索元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发现其中有一个亚组的病人在服用Enzastaurin后,其无进展生存期有显著的改进。
行业人士黄屹曾以买方视角,对1999年到2014年期间、国内较为典型的40余桩新药研发成果交易,从交易对象、交易模式、新药价格等维度进行了汇总和深度分析。以单个创新药企业或单笔交易来看,同样作为后发国家的企业——韩国韩美制药就非常值得关注。
表2 近年国内药企部分对外新药许可交易以上案例无疑是国内药企在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佐证。这家技术性公司,各有其星光灿烂的时代,其成长路径对诸多其他行业都是极有价值的参照,柳传志所坚持的贸工技和任正非的技工贸被某些评论认为是主导两家不同命运的关键理论。从买方到卖方,看国内药企如何玩转新药专利? 2016-06-14 06:00 · 李华芸 国内药企向海外药企购买其新药在中国区的生产和销售许可,已有多年历史。但是,相对于恒瑞、复星等大药企更多依靠自身在国内的渠道优势(当然其研发水平在国内也属一流)来赢得海外药企的新药成果——通常是临床试验阶段品种——授权许可,本文则主要讲讲这一跨国资本和技术游戏中的新一批新玩家。
这一交易从接触到签约耗时约两年。此外,自2015年7月启动的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也严重掏空了药企新药储备。正如上文表1所示,国内的绿叶制药、天士力、再鼎医药均有从韩美制药购买相关创新药物的专利许可。索元意在通过其首创的逆向全基因扫描技术找到与药物疗效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并利用所发现的生物标记物来筛选病人,从而针对药物敏感的病人进行新的临床试验,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Enzastaurin在DLBCL诱导治疗的临床II期试验中获得不错的临床效果,但在III期试验中没有达到预期疗效。待批生产的1622个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截至2016年1月12日,撤回和不通过合计1151个,占自查核查总数的80%,其中企业主动撤回占到77%,剩余待核查项目273个。
国内药企向海外药企购买其新药在中国区的生产和销售许可,已有多年历史,如复星、恒瑞、丽珠等上规模的企业,但是,相比这些国内传统大药企业所具有渠道优势,目前出现一些新买方,开始凭借技术运作海外新药。在将丙肝领域作为主攻方向时,歌礼既可以从头开发直接抗病毒药物(DAA),但是考虑到患者的迫切需求及市场竞争态势,最终歌礼决定走引进创新之路。
这一利用生物标记物开发创新药的模式赢得礼来认可,不过整个过程也花了两年时间。多层次割裂的差异化市场是中国医药市场的重要特征。有媒体也曾梳理过诸多国内药企跨国新药专利交易和合作研发的诸多特点,比如项目多是中早期、以肿瘤药品种为主、中方多为买方、支付方式以分阶段付款为主等。相对于从零起步,与国外药企、特别是一些拥有数十年基础研究积累的跨国药企一样,从上百万种化学物中挑选候选物,确实不太现实。据报道,2015年,再鼎医药的全职员工仍不到30人。2012年,在全球考察过200多个项目后,歌礼开始与与罗氏就丙肝新药ASC08合作展开洽谈。
这些初创药企的模式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侧重国外有重要潜力的临床试验阶段产品中国市场开发权利的引进。但是,相比这些国内传统大药企业所具有渠道优势,目前出现一些新买方,开始凭借技术运作海外新药。
从整体来看,跨国新药专利交易呈量价齐升之势。中国医药行业中,小微研发企业作为一股新的力量正在崛起当前受到国内药企青睐的新药成果,至少应当具有以下四大特征:大市场、进口替代、技术成熟、竞争优势独特。
有评论称,此轮整顿之后,有的药企可能两三年之内都将没有新药可注册。不过,不管是从单笔交易的来看,还是从整体的研发支出来看,国内药企仍存在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虽然有将问题过于简单化之嫌,但在技术主导性越来越强的医药市场,如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国内药企面临的共同问题。再鼎医药在苏州的新基地面积4200平米,一期投资1000万美金成立研发总部和制剂生产基地。这些案例、特别是金额较大的那些交易已被广泛报道,不再赘述。同时,以开放的模式,借助于药明康德等第三方研发及规模化生产服务商,以期通过全球资源的整合,形成一种独特的研发体系和产业化路径。
有数据显示,全世界超过一半的新增肝癌患者来自中国,2012年中国新增病例约400000例,死亡371000例。2015年3月3日,索元再次获得礼来临床III期抗精神分裂症药Pomaglumatad Methionil的全球权利,过程几乎如出一辙。
表3 韩美制药部分对外新药许可交易事实上,这只是韩美制药对欧美药企的部分新药许可。我们希望通过建立产业化基地,来促进再鼎的新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这将是再鼎医药走向产业化的起始点。
目前,韩美有20多个项目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跨国药企因为专利悬崖的到来,已经被分析师和媒体恐吓有一段时间了。
另一方面,再鼎医药的融资能力也是相当了得,2014年8月获得首轮3000万美元融资,由启明创投牵头领导,还包括红杉资本、凯鹏华盈和中盛世华基金。再鼎医药医学部副总裁张博当时表示,治疗肝癌药物将苏州基地的第一个产业化项目。以创始人杜莹博士为代表的管理团队,相当高大上,均具备在大型跨国药企或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经验。同时,也有少数国内药企在最近几年开始坐上卖方席位,特别是2015年,数家国内药企突然掀起向跨国药企转让新药在海外市场授权的高潮,最高交易额达10亿美元级别。
今天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国内药企在跨国新药专利运作方面的新玩家和案例。表1 近年国内药企部分新药专利引进交易笔者统计了近年部分新药成果引进交易,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在海外新药专利转让和合作研发这个领域,诸多海归创办、以研发见长的初创药企,存在感是越来越强,诸如歌礼等企业也被诸多行业人士视为中国创新药的关键希望所在。
但在外界预测其将削减研发投入的时候,韩美反而提高了研发比重:2011年研发投入占到销售额的13.5%,2014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20%。要么自主研发,要么专利交易,药企获得创新药物的来源一般也就这两个。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华为与联想的对比成为一大热点,这一对比在此前联想公布巨亏年报时达到高潮。此外,索元还拥有一个针对肺癌(DB101)的临床晚期一类创新药。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